炎熱夏季,持續高溫,需要及時補充水分。私家車主大多習慣在車內存放瓶裝水,許多車主干脆在后備箱里存放整箱礦泉水。
專家提醒:“太陽直射兩小時以上,車內溫度會超過40℃。如果放置在車里的瓶裝水都燙手了,就不建議飲用了,因為瓶子上的塑化劑遇熱就會大量溶入水中?!?/p>
8月13日,記者隨著沈陽市科技局大型科學儀器設備共享服務中心“食品安全大講堂”系列活動,來到沈陽出入境檢驗檢疫局,高級工程師蔣施博士利用大型專業設備,對我們日常使用的飲料瓶進行專業檢測。
實驗:
軟塑料“富含”塑化劑
塑化劑是塑料的添加物,像那種軟的礦泉水塑料瓶會不會塑化劑超標呢?蔣施博士介紹,實驗室采用定性、定量準確靈敏度高的為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,可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無誤。在所檢測的樣品中,檢出頻次高的為DBP、DEHP、DIBP。對此,考察了4—40℃溫度下,80天內包裝材料中DBP向礦泉水中的遷移量在兩個月內的變化關系。
實驗得出這樣的結論:隨著浸泡時間的延長、浸泡溫度的增加,DBP遷移量急劇上升,并在達到一定的溫度和時間后,趨于平衡?!俺^30℃,塑化劑釋放量就會大幅上升。而瓶裝水一旦在高溫中存放兩小時以上,就不建議飲用了?!笔Y施博士表示。
專家:高溫環境慎用塑料
專家表示在塑料制品的使用中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:首先,在選擇食品容器時,應當避免使用塑料材質,改以高質量的不銹鋼、玻璃、陶瓷器等。
其次,盡量避免食物與塑料容器的長時間接觸或浸泡,降低塑化劑溶出的機會。
保存食品經常會使用到的保鮮膜,宜選擇完全不添加塑化劑的PE、PVDC材質,并避免高溫加熱。必須加熱有保鮮膜之食材時,則可在保鮮膜上戳數個小洞,讓氣體可以釋出,在包覆時也要避免直接接觸到食物。
“我們也不用談塑化劑色變?!笔Y施博士表示,“如果不是惡意添加,少量塑化劑對于人體的危害不會大。有研究表明,連續喝白酒40年,塑化劑產生的危害,要低于酒精對人體的危害?!?/p>
常識:塑料瓶的“身份代碼”
塑料制品已深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,完全遠離并不現實。其實,塑料制品也有“身份代碼”。蔣施博士介紹,食品包裝塑料制品底部通常有“SPI”塑料標識:三個箭頭組成的三角形,中間有一個數字的標志代表材質,普通消費者可以根據需求選擇用何種塑料包裝:
01—聚酯PET,耐熱至70℃,一次性使用,如:礦泉水瓶、碳酸飲料瓶。那些習慣用礦泉水瓶接水喝的年輕人,需要特別注意,盡量不用重復使用這些水瓶。
02—高密度聚乙烯HDPE,不要循環使用,如:清潔用品、沐浴產品。
03—聚氯乙烯PVC,不可用作食品包裝,如:一些裝飾材料。
05—聚丙烯PP,能耐100℃以上的溫度,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盒,可重復使用,如:微波爐餐盒。
06—聚苯乙烯PS,不可微波加熱,如:碗裝泡面盒、快餐盒
07—PC及其它,遇熱釋雙酚A,如:水壺、水杯、奶瓶。
蔣施博士總結:“標注01、02、05、07的塑料制品是比較好的,好的是‘05',可以放進微波爐的塑料制品?!?BR>